30个国际一级赛冠军杯,3000 余场比赛胜利,超过 1.2亿澳币的累计奖金——这是澳大利亚练马师达伦·威尔(Darren Weir)闪耀的成绩单。 “永不疲倦先生” 管理着一个大马房,凡事亲力亲为,达伦却始终充满活力,仿佛永远都不会累。他一整天都在忙着指导各种各样的项目,或者参与没完没了的马房任务,直到晚上才有空停下来与人交谈。这样忙碌的生活他早已习以为常了,员工们却认为他应该给自己安排更多的休息时间——达伦已经不年轻了,48岁的身体不容他这样折腾。最近,马房的一位员工向他提出建议,让他把调教两岁马的任务交给助手来做,这样可以轻松一些,也对他的健康更有利。但他拒绝了,并且十分生气,“如果我不亲自做这些,那不就相当于丢掉了练马的本职工作了吗?” 也许正是因为体会过从马工到练马师一路走来的不易,达伦对待自己的工作一刻也不曾懈怠,事关马匹他向来都是亲力亲为。三十年如一日不知疲倦的辛勤工作,为他带来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就——马房里有200多匹马同时接受训练,每年预计有500余次的胜利。在他的履历上还有更多耀眼的记录:2005年成为维多利亚州的顶级乡村练马师;2013/2014赛 季荣获维多利亚州城市练马师超级联赛的冠军,成为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乡村练马师;目前是单赛季训练出获胜马匹数量最多的纪录保持者;2017年总赛季中创造了449个冠军(包括48场黑体赛冠军),还创造了在三天的赛事嘉年华中赢得14场胜利的纪录…… 达伦因出色的练马表现而为人们所称赞,但他本人却十分谦虚。在公共场合发言时,他很少提及自己的成就,完美地传承了澳大利亚练马师“杯王”巴特·卡明斯(Bart Cummings) 低调的讲话作风。他的外表也十分朴实,在远离了聚光灯和麦克风时,达伦看上去就和马利地区普通的农场主没什么两样。如果没有早期与马结缘的经历,他现在也许会是一名农夫,就像他的父亲和哥哥一样。 小镇青年的励志故事 从一个给练马师打下手的小小马工,到今天有着自己的大马场的一流练马师,这其中有不为人知的辛苦,也有取得成就的欣慰与满足。 这故事得从他小时候说起。在即将小学毕业的时候他得到了一匹帕罗米诺马,名叫“Sunny”。“他是一匹不太好驾驭的马,但我最终成功地驯服了他。”达伦回忆道。他骑着这匹马在当地的体育馆练习过一些跳障碍,还参加了一些小型比赛。有一天他正骑着Sunny绕小镇溜达,被当地一位练马师、同时也是马兽医——奥斯提·科非看到了,科非邀请达伦假期去他的马场帮忙。正是在那里达伦了解了怎样调训马,并学会了驾驭公马、母马、幼驹和周岁马等不同种类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马。科非还教会了他怎样给马修蹄。 从此他便与马结缘,15岁离开学校后他便开始了在各个马房打工的生活。他先后受雇于多名练马师——曾经为米尔杜拉市的约翰·卡尔斯曼和琼·卡尔斯曼夫妇工作,在那里观摩他们如何为马治疗;也在林赛庄园(Lindsay Park)工作过一段时间,为传奇人物科林·海耶斯(Colin Hayes)训练赛马;还曾为特里(Terry)和罗宾·奥沙利文(Robyn O'Sullivan)当过兽医。他孜孜进取,不断学习,像海绵一样从各个练马师那里虚心汲取经验,在马房的一线工作中持续丰富提升着自己。这些都为他日后成为优秀的能独当一面的练马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曾经教导过自己、给过自己帮助的所有人,达伦在提起他们时言语中总是充满了感激。其中他最感激的是奥沙利文夫妇,他们不仅教导他怎样驯出冠军马,还以便宜的价格给他提供了一栋处于繁华街区、离赛马场很近的房子,并借给他钱以在那里建造马房。 1995年,年仅25岁的达伦就拿到了练马师执照。在获得执照的第二年他驯出的马就获得了四次胜利,这对达伦是非常大的激励和肯定。但真正让他在行业内立稳脚跟是在2003年,由他训练的马She’s Archie在墨尔本杯夺得第二名(澳大利亚传奇马“戴花”为第一)。 这对于当时的达伦·威尔来说意义重大,甚至比他在12年后训练出墨尔本杯冠军马“彭赞斯王子”(Prince of Penzance)还要令他骄傲。直到今天他说起She’s Archie时仍然心存感激——“那场比赛她为我赢得了7万澳元,让我得以还清房贷。在训练她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得到了磨炼。刚开始她没有任何经验,表现平平,还不服从训练,气得我差点要放弃她。后来我试着给她戴上眼罩,这帮助她很好地调整了状态并在后来成长为一级赛冠军马。由此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练马真的需要耐心,要给马时间去让他成长。” 驯马师是否优秀,全在于他驯出的马表现是否出色。在达伦逐渐被人们认可后,他的事业有了很大的起色,越来越多的人找他驯马。为了更好地工作,2001年他买下位于巴拉瑞特附近的森林马场,之后又在瓦南布尔购置了一个马厩,配备了沙地和水中遛马机,帮助配合巴拉瑞特练马基地的训练。这些年来,森林马场从一个只有50间马厩的马房发展成为今天一流的练马基地——有着1400米长的直上坡跑道、设有大小不一的跳跃横木的小跑场、障碍训练道、跑步机、遛马机、游泳池等各色场地和设施,这离不开达伦的心血付出,也是他成就的最好证明。 “永不疲倦先生”还将永不疲倦下去 驯马并不是项容易的工作。这份工作不仅难度系数高,还面临着发生意外事故的危险。想想看,与练马师打交道的是一群躁动的500kg 重的大型生物,他们有着踢踏、起立、蹬后腿、离地狂跳等用以对抗和逃离捕食者的原始本能,并不会轻易就乖乖听话。与训练数百匹此类动物去克服本能、遵从指令相比,指挥一支交响团乐队简直可以说是小菜一碟了。 达伦在这个挑战性极强的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从一个小角色成长为现如今声名显赫的人物。正如没有人能强迫运动员去具备他们原本没有的生理特质一样,达伦也无法让天生速度很慢的马一跃成为擅长奔跑的速度赛马,但他了解马房里那些马的脾气、性格、身体素质和能力,善于去发掘每匹马所擅长的部分并总能使他们发挥出最好的潜力,这是他真正的优势所在。 就在刚过去的五月份,达伦收获了马场的第29个一级赛桂冠——年轻骑师哈利·科非(Harry Coffey)策骑3岁雌驹萨拉米(Sopressa),以2分04秒34的成绩夺得史威士橡树赛(Schweppes Oaks,2000 米)的冠军。这不仅对达伦来说是一次令人激动的胜利,更对哈利·科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天生就患有囊胞性纤维症,从出生以来的 20 多年里一直在与它坚强地作斗争。对这样一个连正常生活都很艰难的人来说,这个第一来得实为不易。这次获奖不仅是对他骑术的肯定,更成为了他余生继续顽强与病魔抗争的动力之一。 达伦的骨子里缺乏浪漫,他把狂热全部都奉献给了工作,并希望马场的马和员工们也都能像他一样拿出最大的干劲来,拼尽全力去工作。在这方面他是严厉且苛刻的,达不到要求、不能使他满意的人将会被扫地出门。但他又非常清楚鼓足干劲与用力过度的区别——懂得劳逸结合,不然就不会使这么多忠诚的员工自愿留下来,也无法培育出数量众多的优秀赛马。 从最开始接触马到现在,达伦一直被马那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练马对达伦是事业,也是热爱,“永不疲倦先生”还将永不疲倦地走下去。 文/ANDREW RULE 编译/范卓 图/由澳马(AUSHORSE)提供 |
©2011-2025 马术在线 (京ICP备11042383号-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