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在线 首页 马术杂志 看点/视野 查看内容

霍士丹背后的人与事

2011-7-13 12:36|来自: 《马术》2010年2月刊

摘要: 当今霍士丹繁育协会,由五名董事会领导,执行董事负责日常事务,协会还下设繁育部及市场推广部。种马管理及注册马匹繁育的工作,由繁育部主任或称育马总监负责。在很多危机时刻,往往是这些具有专业知识、又富于远见 ...


当今霍士丹繁育协会,由五名董事会领导,执行董事负责日常事务,协会还下设繁育部及市场推广部。种马管理及注册马匹繁育的工作,由繁育部主任或称育马总监负责。在很多危机时刻,往往是这些具有专业知识、又富于远见,刚毅不屈、又具有献身精神的育马人士,克服重重困难,让霍士丹这一运动天才马种得以延续。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温血马霍士丹共计获得九枚奖牌:四枚金牌,一枚银牌和四枚铜牌。德国队30匹场地障碍马中,有19匹是霍士丹;舞步马中也有霍士丹。美国队马匹Ravel by Cantango,韩国队马匹Cinque Cento,丹麦队马匹Exquis Clearwater,英国队马匹Lucky Star,还有瑞典队马匹Solos Carex也部是霍士丹。

当今大多数运动马育种,都实现开放式登记制度。从现代遗传学角度来看,所有欧陆温血马连同引八的纯血外血,都可视为同一品种的大基因库。各国的温血马,其实是按各自偏好选育出的不同地域性品系。故此欧陆运动马的品种名,只具有品牌性意义:在运动马市场的激烈竞争下,霍士丹能脱颖而出,大力开拓海外币场,获得世界范围的认可。除了优秀的骑手,练马师与饲育者,其背后的协会组织,育马人,市场推广人士更是功不可没。对于中国日后的运动马繁育,无论是协会、繁育或推广都有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

低潮中力挽狂澜的马斯·黑尔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霍士丹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马斯黑尔(Maas J Hell)就是那个年代的霍士丹马协育马总监。传统德国育马依托的是皇家种马场,由育马总监负责育种工作,这是项由内阁直接任命的政府职位。国家育马场下属有各分地的育马场,再下面是育马站。马匹(确切地说是战马)繁育属于国家战略,从国家育马场.到各地育马站,所有马匹律由育马场总监负责登记注册,系统血统书都得仔细记录备案。传统上,种马不属于私产,而是国家或各州的公共财产,由政府提供给各区育马站进行配种。实际上,决定一个地区,比如特定州的马匹品种的人就是育马总监。他的权力很大。在尊崇权威,具有深厚马文化的德国,育马总监很受尊重。

二战后的1950年,霍士丹种母马的数量还有10000匹;到11年的1961年,仅剩下三分之。战马已经无人需要,运动马的前景还不明确。按传统模式运营的育马场坚持到1960年,也早已不堪重负,政府决意放弃国有模式。当年的帮育马人决定拯救霍士丹古老的血系。他们购入了国家育马场的33匹种马,开始搞民间模式的霍士丹繁育者协会。

等到1971年,马斯黑尔出任艾默绍恩(Elmshorn)种马场的育马总监时,正值德国育马业的最低潮。到了此时,霍士丹马协注册登记的种母马仅剩下1200匹。从数量遗传学角度而言,33匹种公加1200匹种母,霍士丹面临着品种退化的选育困境。引入外血,势在必行。1960年代末,马斯黑尔决定大力引入纯血马外血,力图在危难之境,将霍士丹从衰落甚至灭绝的边缘拯救回来。推行引种工作很不容易,没有成功安全,黑尔的能力也遭人质疑。协会内部育马人之间本身就有利益纷争,马斯黑尔得摆平大家的分歧,争取支持。而他本人又有自己的私人育马场,往往遭人妒忌。直至富于远见的马斯·黑尔引入塞拉法兰西(法国骑乘马)种名Corde,人们才叹服于他的选种育种的才干。引A19 68年出生的塞拉法兰西Corde (Cor de la Bryere),是至今让人们津津乐道的事情。Corde身后留下了一连串C字母打头的著名血系:Corlandus,Calypso l,Caletto l,Corrado l,名马Classic Touch与Collin等等。从今天回头再看,黑尔引八的纯血外血,的确大大促进并保障了霍土丹作为运动马的发展。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育马人不仅要懂马,还得有开拓币场的魄力。马斯黑尔不仅是个育种专家,还是一个真正的市场营销专家。马斯黑尔着手霍士丹向运动马方向发展的育种工作时也很注重培养德国骑手马主的市场。首先.他在艾默绍恩育马场重建了售马中心马房;随后他又积极鼓动马协,在Neumunster搞霍士丹的马展和拍卖会,加强对公众的展示,扩大其币场知名度。当今的Neumunster马展暨拍卖会,已享有广泛的世界性声誉。

霍士丹从来不是秀展马。过去它是战马,如今它是竞技马。如果仅有外表,没有工作性,霍士丹仍是死路条。马斯黑尔深知这点。在打通币场推广的渠道之后,马斯着手重建艾默绍恩育马场的竞技马繁育马场,加强其适应于运动竞技的性能测试。在这一点上,他再次取得巨大成功。霍士丹马协开始以适于战后FEI规则的运动马育种规划,指导本品种的繁育工作。有了市场,有了马,下面得靠骑手出成绩,创品牌效应了。在为骑手寻找合适马匹方面,马斯黑尔是个伯乐。他为天才骑手Herbert Blocker找到相配马匹,后者在基辅欧锦赛上赢得三日赛银牌,在蒙特利尔奥运会上赢得铜牌。他为Margit Otto-Crepin找到合意的舞步马Corlandus,把Caletto l推荐给Michael Ruping博士策骑。

作为协会管理层成员之,马斯黑尔也很注重保持与协会领导及史采茨维格一霍史坦州当局的良好关系。身为育马总监,他也事事为会员育马人着想,以便减轻大家的负担。比如为了在艾默绍恩育马场建立新马房和新的骑乘训练场,为争取经费和赞助,他与协会领导、地方官员及赞助商谈了一次又一次,使马房与训练场的建设费用,最终没有从会员费里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进一步提升了马斯黑尔在霍士丹马协的威望。

80年代初马斯黑尔退休后,开始经营自己的育马场。他凭着广博而精深的育种知识,还有卓越的霍土丹母系基础群,在私人育种方面也非常成功。1997年,时年63岁的马斯黑尔不幸离世=在他临危受命之时,霍士丹濒于灭亡;在他离世之际,霍士丹已铸就世界第一的运动马品牌。

守成有功,开拓有责的诺伯特·博利

自打马斯黑尔退休,从1982年至今,诺伯特博利(Norbert Boley)  直担任艾默绍恩育马场的育马总监之职。目前身为霍士丹马协执行董事的他也坦然承认,在其任内,霍士丹育种工作就很少再有黑尔时代那种跌宕起伏的传奇性了。博利意识到守成的重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国际运动马市场上,必须保住霍土丹第品牌的高品质象征。在开放育种,交流频繁,赢家通吃的今天,往往是一些细节的差异,就导致了胜者与败者的分别。

前文已说过,所有各国实行开放登记的温血马及引八的纯血,都可算做个大基因库的单一品种。以黑尔时代的1 976年为例,霍士丹A级种马共计62匹。其中7匹(12%)是纯血,24匹(30%)是纯血直子,另有3匹是纯血直孙;带纯血血统的种马已超出总数的一半。剩余种马中,有3匹是塞拉法兰西,7匹是塞拉·法兰西的直子,其余是盎格鲁一阿拉伯后代,仅有6匹是纯系霍士丹,占种马总数的10%还不到。

博利接手的时候,霍士丹育种经过黑尔的努力,已完全不同于传统方式。诺伯特博利得遵循黑尔的道路,小心选择种马,以维护或提高霍士丹的品质。运动马育种早已是非常量化依靠数据处理的工作,很小的疏漏就会导致失败,有时还不得不靠运气。幸而诺伯特博利有值得信赖的母系基础群。在霍士丹种母注册这方面,向来只接受纯系霍士丹母马,外血母马包括德国本土的汉诺威,威斯特法伦或奥登堡等等,一概排斥“目前看来,博利育马总监的工作还是很成功的。关于育马传统的母系崇拜,日后有时间再详谈。澳洲《马术》杂志曾于奥运会前,做过一期对诺伯特博利的访谈,网络上有全文,大家不妨参看。

如今,霍士丹已推广全球。很多国家,包括美国澳洲在内,早就有了霍士丹育马协会。咱们中国也引进了若干的霍士丹,未来中国运动马育种,一定也会成立一家“中国霍士丹育马协会”。希望不远的未来,在中国也能出现既具有专业育种知识,又富于献身精神的本土育马人,通力合作育成优良品质的运动马,让“中国温血马”驰骋在祖国的马术赛场。

就让我用一句德语结束本文吧!Holsteiner kennen keine Grenzenl(霍士丹,无极限)

文/虎甲

©2011-2025  马术在线 (京ICP备11042383号-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