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在线 首页 马术杂志 专题 查看内容

持之以恒,方显其道

2013-8-1 14:08|来自: 《马术》2013年6月刊

摘要: 联合世界著名亚琛世界马术节组织方,和有“德国马术之父”之称的鲁德格·比尔鲍姆先生,多美马术文化公司在这项赛事的逐年举办中,逐渐展现其特有的能力与魅力,并在其中始终贯穿了一个理念:多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人 ...


联合世界著名亚琛世界马术节组织方,和有“德国马术之父”之称的鲁德格·比尔鲍姆先生,多美马术文化公司在这项赛事的逐年举办中,逐渐展现其特有的能力与魅力,并在其中始终贯穿了一个理念:多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人参与、关注马术,让中国马术成长得更快。

鲁德格在采访中说:“我正在和多美团队、亚琛团队、中国马协共同努力,每年大部分中国团队会派遣很多人经常到访德国,主要是来到亚琛世界马术节的现场去学习,我们交流经验,为第二年的比赛设计新的方案,这是我们现在主要努力的方向,当然,我们希望的是下届或者下下届,检验检疫的问题得以解决,我们可以带着自己的马来参赛,而且希望顶尖国际骑手的数量从十几个扩大到更多,我们整个团队的各个方面都在为此努力着。”我们也衷心希望,这个愿望可以尽快实现。

场地的变化

场地从日场到夜场,是第一届大师赛的一个亮点,当然,这个亮点已经作为特色之一保留成了传统。夜场会给马匹和骑手增加一些负担,但从长远上讲,也锻炼了马匹和骑手的应变能力。毕竟,只在同样的环境下训练和比赛,是算不上真正有实战经验的。夜场的灯光与音乐,让场上的骑手和马匹有了明星一样的光环,场景辉煌而华丽。

再来说说场地,今年的大师赛从草地换成了标准的沙地,沙土和纤维的混合比例十分标准,这让前两年一直值守的马蹄上的螺栓在今年暂时休息,没了作用,省去不少人工和额外的工作量。在问及此次多美的赛事执行总监Tony 时,他这样解答:“今年的赛事时间较往年略早,但今年春天的天气却比去年来的晚些,草皮的成长还不是很到位。这是第一个原因,再有就是今年更换了场地,也是想做一些调整,毕竟有变化的比赛,才会有更多的吸引力。”他说的没错,沙地的比赛相对草地来说,摩擦力加大了。果不其然,在4 月20 日下午的比赛中,出现了9 个零罚分。

而对于马匹和骑手来说,更换地面的材料,更加有益于提高适应能力,毕竟单就马匹的健康来说,草地才是它们最初的活动条件。

骑手的成长

除了场地的变化之外,今年的骑手水准也有了大幅提高。首先,由鲁德格先生从国外请来的这10 余名外国骑手的水平较去年更厉害,张可老师在第一天的比赛后这样评价:“虽然外国骑手的数量比去年少了几个,但他们的水平可比去年的高出不少,其中好几位都是世界排名前十的选手,能跟他们同场竞赛做交流,我感到很荣幸。”这与很多中国骑手的想法不谋而合。确实,这些骑手的履历非常精彩,多数参加过奥运会和世界级马术比赛并屡获佳绩,比如来自英国的尼克·斯凯尔顿,今年56 岁高龄,从1980 年起参加过各项世界级的马术比赛,并在1980 年的奥运会上获得了团体赛的银牌,在他的骑手生涯里,多次参加世界和欧洲马术大赛,曾经因伤退役,但之后努力恢复并重返赛场,在2012 年伦敦奥运会上与队友一起为英国拿到了团体金牌。

再如此次获得最终比赛冠军的劳拉·克劳特,她今年已经47 岁了。5 年前,她曾代表美国出战奥运会并参与团体赛,摘得金牌,她受教于母亲的第一堂骑术课,她与她的姐姐近五十年一直为了成就童年的梦想积极参加各种马术比赛。还有摘得2004 年团体铜牌和欧洲马术大赛2007 团体银牌的克里斯蒂安·阿尔曼,欧洲马术大赛2005 和2011 年团体赛金牌的马克尔·库彻,来自瑞典的罗兰夫·约兰·本特松,上届北京马术大师赛的冠军琼斯·兰森克,法国骑手奥利维尔·吉永等,无一不是参加过各项国际大赛并获得奖牌的强者。

同这样盛大的名单相比,我们的骑手经历确实薄弱,但我采访的所有国内骑手都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这个平台,对于现在摸索前行的中国马术来说,实在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相对于国外骑手的实力,国内骑手们的成长虽还不能与之相比,但较之往年却有了很大的提高,马匹质量也在逐年的上升,这个质量不是单纯从价格上看的,而是马匹的整体教育水平。马匹的进步也在带动着骑手的进步。这里有些马匹是买入的成熟马,在磨合间骑手与马匹共同适应,比如多力坤和他的马;有些马是自己用了一两年的时间调教训练,不断学习摸索,如张可。如这些骑手所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在进步。

骑手在设计师设计的路线难度点上的各种处理,场内外的专业人士都看在眼里,相比最初的小心翼翼,今年很多骑手已经能非常顺畅地做出障碍之间的各种小回转,并且在跳跃时将各组障碍间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完美,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这种障碍难度在那些国外骑手眼中实在算不得什么,就如张可所言,他们已经练过成百上千次了。总归一句话,我们的骑手们不是不想有丰富的经验,实在是这种大型比赛的数量太少了。

眼前一亮的青少年们

要说这次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那些活力四射的青少年们。这些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在其他同龄人埋头打游戏、逛街玩乐的时候,他们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就是因为喜欢,不觉得一天几个小时的训练为苦。

几乎我看到的所有的教练们都在对这次亮相的小骑手交口称赞。首先,他们的技术提高得很快,其次,临场的发挥都很出色,其中几个佼佼者,行动一板一眼,骑姿标准漂亮,遇到情况不慌不忙的劲头,一点都不像个年少的孩子,倒颇有几分前辈们的风采。最让人欣慰的是,当年的优秀教练员和骑手们的下一代,已经能够入场参赛了,当年孩子还在襁褓中便曾憧憬马背上风采的前辈们,这次在场边看着场地里回转跳跃的下一代,都面带微笑,或点头或摇头,心里暗记每一处的优劣。

哈达铁教练始终面无表情,在女儿和学生上场前为她们指点着关键之处,他从始至终都站在场边,直到她们打完比赛,他还是面无表情,但离得近了能发现,其实面部已经柔和下来了。著名骑手李振强、上海队总教练徐根发都在孩子上场时一瞬不离地看完全程,舐犊情深。

这些孩子们从小就开始接受良好的马背教育和当时最新的骑术,“他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同样是从青少年骑手成长起来的韩壮壮说,“他们的条件要比老一代人强太多了,而且比我当年的那个年龄跳得好。以前没有这么多与国际接轨的比赛,也没有现在这样宽松齐备的条件。现在马匹的质量提高了很多。今年的中国马术比起十年前来就是一个飞跃,那么未来十年,中国马术同样会有一个大的发展,而这些弟弟妹妹们,只要他们一直坚持下去,就是未来的先锋。”

努力完美的幕后

尽管前两届也有马术嘉年华的宣传和实施,但都略有遗憾,今年的形式比去年略有不同。首先,白天各种比赛间歇的时间里,观众能够与更多的马匹互动,马术训练营也真正让观众近距离地了解骑手与教练们是如何面对赛场的。

多美马术在去年大师赛落幕时便开始启动今年赛事的推广,作为与亚琛和浪琴表合作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场赛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赛前一个月的时间里,各方人马开始接到无数的电话,询问赛事时间及票务,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的观众,从来不会拒绝领略美好的事物。那么是否该从中得到某些信号,让国内的其他赛事也能受到多于以往的关注呢?近10 年来,除了已经举办7 年的西坞大奖赛,和目前的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我们的商业赛事少之又少,与国际接轨的赛事便只有国际马联每年在国内举办的世界杯中国联赛了,这是否能引起各方的重视,注重活动赛事的广泛性,让马术真正进入普通人的视野,让它不再神秘,不再“贵族”。

要说吸引人的,还有4 月19 日晚的开幕式表演,与众多高端赞助商的品牌形象很是贴切,女高音歌唱家于冠群女士的歌剧演唱宛如天籁,颇具中国风味的鼓舞热烈激情,盛装舞步的表演虽说略有瑕疵,但在音乐灯光的烘托下,还是让观众感到马术运动的优雅与谦和。除此之外,场外展商被安置在了距离观众很近的看台夹层,从腕表、红酒到马具,观众能够更加近距离地观看高品质的生活品。

无论如何,这场盛事为中国马术带来的不光是几个冠军,或者优胜者的荣耀,它应该,也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在每场比赛中,观众们从最初的一知半解逐渐学会了如何欣赏,如何正确评判;骑手们与大师的近距离接触让他们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与缺陷。李晶女士的话说得很中肯:“这是一个多美打造出来的平台,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其中,了解马术,享受马术。”值得人去享受,才是马术最大的魅力。

文/秋淼

©2011-2025  马术在线 (京ICP备11042383号-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