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匹养老 在著名的桃花潭附近,茶马骥国际马术中心静静地坐落于山水之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人马临别情。”对于送马来这里的人们而言,将陪伴多年的爱马安置在此,也是一份郑重的告别与祝福。 这个坐落于安徽宣城的马匹养老基地,会为马匹带来怎样的晚年时光?在一个飘着细雨的早晨,我们驱车前往,跟随茶马骥项目负责人刘文政,踏上了这片宁静的土地,打算一探究竟。 松林深处,为马而建 茶马骥项目选址在风景秀丽的宣城,三年前,茶马骥项目负责人刘文政第一次受邀来到这片宁静的树林。当时的项目定位仅仅是茶旅融合发展,但刘文政的视野远不止于此。在投身这个项目之前,刘文政已经在体育赛事运营行业从业了十几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多年马术相关赛事运营经验的加持下,他开始思考如何将马匹、茶叶、旅游与这片土地的自然优势完美结合。 从业多年,他发现马匹养老往往是行业内被忽视的一环,如今这个项目能正式落地,他感到十分骄傲,“我非常有幸能在国内实现这样的业态。” 茶马骥项目负责人、斐动体育执行董事 刘文政 桃花潭马匹养老基地占地约1000多亩,其中包括大面积的松林。“我们这边松树的平均树龄超过35年,马在林间放养,可以遮阳,也可以防风,地面松软又干净。松针形成柔软的腐殖层,对老马的蹄部特别友好,还能减少蹄病风险。”他指着眼前的松林说,“松树不仅为马匹提供了天然的遮蔽,松香还能杀菌,为马匹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基地还保留了200多亩茶山,其中的空地,工作人员也撒下苜蓿种子,尝试种植新鲜苜蓿,供退役马食用。刘文政解释道:“我们希望马匹在这里不仅能享受自由的生活,还能得到精心的照料。这里的建设理念便是回归自然,让马匹在更接近本性的环境中安享晚年。” 茶马骥国际马术中心马房总监 苏程友 除了给马匹提供养老场所外,项目的另一大版块,主要是针对退役赛马的二次就业。刘文政介绍道:“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再就业培训计划’,帮助退役赛马转型。这些马匹在赛场上度过了辉煌的生涯,退役后不应该被遗忘。” 速度赛马的竞技生涯非常短暂,一般在2到7岁之间,因此这些马匹退役时还很年轻,身体状况良好,有很大的潜力可以继续从事其他工作。刘文政说道,“这些马经过专业的训练后,可以用于马术教学、休闲骑乘等,让退役赛马在新的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回归自然,回归马的天性 聊到这里,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呼之欲出:对于我们人来说,有很多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更喜欢待在熟悉的家中,那对于被送来养老的马,应该如何让它们爱上这里? “在这里,马不仅仅是被照料的对象,更是项目建设的核心”,刘文政感慨地说:“对人来说,最好的养老是留在亲人身边,在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但马不同,马来自草原和森林,最适合它们的地方,是回归自然,和同伴一起群居、社交、活动。” 是马的家园,也是人的心灵栖息地 茶马骥国际马术中心马房总监 苏程友 基地特别设计规划了“马景房”,一楼是马房,从二楼开始为客房。每个房间有大大的落地窗,窗外就是马匹活动区,坐在房间里就能欣赏马群与山林相映成趣的美景。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为马匹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也为前来参观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与马匹近距离接触的机会。马和人一样,尤其步入老年后,更需要关怀。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基地尚未正式向公众开放,但已经有几名当地孩子与马房里的马儿熟络起来,能分辨出每一匹马,还能脱口而出它们的名字。“他们天天都来,已经把这几匹马当成家人了。”刘文政提到退役马和孩子们的关系时,笑容格外温暖。 刘文政说:“桃花潭这片土地,自古茶马相伴。如今,马儿在这里安享晚年,马主也能来此放松身心。公众不仅能近距离感受马的优雅与力量,也能对‘退役马养老’这一鲜少被关注的话题增添理解与关怀。” 从城市驶向山林,从喧嚣回归宁静。我们准备离开时,刚好看到“LiLi”在放牧区悠然踱步,它与我们的耳边都只有风声与鸟鸣。这里大部分的马,或许再也不会奔跑在赛场上,而终于可以漫步在安稳的、温柔的晚年时光里。 本文节选自《马术》杂志2506期,新刊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
©2011-2025 马术在线 (京ICP备11042383号-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