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在线 首页 马术杂志 人物 查看内容

蔡晓军:一个“马人”的艺术情怀

2013-10-24 14:25|来自: 《马术》2013年10月刊

摘要: 明朗乐观的性格,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加上对美的高度敏感和追求是支撑蔡晓军骑马生涯的三原点。要了解蔡晓军,先要了解他的艺术——盛装舞步。关于骑士的梦想40 岁,你还有勇气重新选择人生吗?也许继承了军人父辈 ...


明朗乐观的性格,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加上对美的高度敏感和追求是支撑蔡晓军骑马生涯的三原点。要了解蔡晓军,先要了解他的艺术——盛装舞步。

关于骑士的梦想

40 岁,你还有勇气重新选择人生吗?

也许继承了军人父辈的优良基因,蔡晓军做事雷厉风行;他的骨子里有一股闯劲,还有一种倔强的坚持。40 岁起,他放弃了社会地位高、收入稳定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以势不可挡的热情加入马术行业。到今天,他59 岁,骑马近20 年。对于马术,他有了自己的理解、收获和感悟,也在理性地规划着未来的生活。

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清晨,天安门广场上,笑容满面的人们肆意地感受着解放后美好的中国大地,以极高的热情欣赏着英姿飒爽的骑兵们上演的检阅礼。一排排整齐有序的队列,一阵阵抑扬顿挫的音乐声,广场上的主角是骑兵部队的官兵们,他们正以十二分饱满的精神状态完成着一项特殊的使命。在蔡晓军认为,队列里最优秀的骑兵莫过于就是他的父亲。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现在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父亲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马,威风凛凛,羡煞旁人。

从小,他就以父亲为荣,家里摆放着各种马术装备的角落是他儿时最感兴趣的地方。帅气的骑士服,做工考究的马靴,还有总是能引起他强烈好奇心的马褡子(它是一种搭在马背上的口袋,下垂的两头可以装东西,也称“捎马子”)。受父亲的影响,有一个愿望慢慢开始在他的心里播种、生根、发芽,那是一个关于英勇骑士的梦想。

际遇,骑马与艺术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马术运动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历练、积累和成长后,新兴的马术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华大地。偶然的一次机会,蔡晓军的好友邀他一同去一家马术俱乐部休闲放松,他看到别人骑马,脑海里风驰电掣般闪过很多画面,有父亲当年阅兵的场面,有儿时梦想的清晰回放,于是,眼前的一切立刻唤醒了他沉睡已久的英雄情结,他告诉自己,他需要这种骑马的愉悦体验,即使从事马术行业会有很多辛苦和枯燥的重复练习,他也没有理由不坚持。他认真地总结:“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因为它可以帮助你了解、并对你所从事的工作产生系统深刻的认识。越深入了解马术这个行业,我就越想骑马。这可能也和我的性格有关,我的个性多多少少有点倔强,喜欢钻研,并且不会轻易放弃。”如果在骑马的过程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总有迎难而上的冲动和勇气,那么所谓学无止境,收获的成就感自当是不言而喻的。

曾有人这样评价蔡晓军,“他骑马的感觉,让我体会到有一种艺术气质在里面。”蔡晓军同样也很欣赏这位朋友,他觉得他找到了知音,这种强烈的共鸣让他更加确定:盛装舞步就是一项真正的艺术!

的确,盛装舞步的文化和专业知识需要更多的国人去传播普及,完成盛装舞步的过程就是在成就骑者文化内涵的积淀、更新与升华。“我觉得任何一项体育运动一旦达到最高境界,它就是一个艺术表演,比如艺术体操就是在向观众呈现一些近乎完美的动作,让观众领略到优雅的舞台艺术的魅力。马术里的盛装舞步也是这样,通过人和马一起完成优美的动作,而这些动作需要你在这个艺术王国付出很长甚至是一生的时间去学习”,他沉醉于盛装舞步所带来的美感,“人马合一的优雅,尤其是女性骑手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刚柔并济、自然温婉的光彩,就如唐代著名诗人刘锡禹‘自从宫娥打马球,玉鞍初跨柳腰柔’的名句一样,看似柔弱的女性成功地征服马匹这个重达500公斤的大型动物,那种服从感以及伴随马匹粗壮的喘息而行走的气势是非常震撼的。”

相较于跨越场地障碍所带来的兴奋感,很多人因盛装舞步长年的枯燥重复训练而望而却步。但蔡晓军却不同,他告诉我,如果没有盛装舞步,他也许很难去选择从事马术行业。这样独树一帜的观点大抵是和他过去的经历有关。在国外,他看到的盛装舞步是艺术与表演的结合体,有拉丁舞者伴舞、歌手伴唱,呼应着场地中央的骑手带着马匹表演各式绝妙的步伐。“盛装舞步是真正意义上的贵族的艺术,它体现了爱好者的文化、层次和阅历。”他回忆起前段时间去法国观赏的古典马术表演——黑骑士,它是源于18 世纪法国的宫廷马术,一直延续至今,完整地保存了下来。骑手们身着拿破仑时代的黑色骑士服,带领马匹做出各种队列表演,可谓惊艳全场。他还提到一些更加突出个性化的例子:有一次他在餐厅喝酒,餐厅的工作人员掌控一匹马跨越过餐桌,完美地在客人面前完成了表演。这场面让他很佩服,他认为如果人类可以掌控马匹做出各类完美的动作,那他就真正进入了艺术的殿堂,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家。

“养马比君子”

蔡晓军系统学习舞步是在北京体育学院,当时体院内聚集了很多马术专业队,是所有初学者梦想踏足的地方,因为初学者可以在这里接触到进口的纯血马和专业骑术。这段时间的学习对他的马术入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受到启发后,他通过网络、录像视频、外文教材等方方面面的渠道徜徉在盛装舞步美妙的世界之中。他不断地练习、体会,与骑手们不时地交流心得。他还在过程中思考、领悟盛装舞步的真谛,“实践与思考的同步是至关重要的,骑手在马背上应随时观察马匹的状态,走入它的内心世界,做到完美的掌控。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去揣摩适合自己的骑术方法,寻求新的进步。”

不过,任何进步都需要积累,他称“十年磨一剑”,在他骑马的第10 个年头,他深刻地理解了这句古语的含义。“当有了相当数量的骑乘鞍时,那么对很多东西的理解自然会更到位,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更容易去掌握,而不会因为缺乏技术敏感,很快就把它们丢掉。”他回忆2005 年全国运动会的盛装舞步,路线和技术较之如今要简单很多,当时的参赛马大多是纯血马,与现在常出镜的温血马相比,同样的动作,纯血马的表现总是会差强人意,而盛装舞步只有动作到位才会打动别人,影响别人。

长达4 个小时的采访中,我可以确定,在蔡晓军的心里住着一位高雅的艺术家。这种真性情的最自然表露的实例,就是在你认识他的两匹马之后便会了解。“音乐家”是一匹9 岁的奥尔登堡马(Oldenburg),而7 岁的“舞蹈家”则是由荷兰皇家温血马协会(KWPN)研究培养并迅速享誉全球的荷兰温血马(Dutch Warmblood)。2011 年10 月,蔡晓军与朋友同行德国,在一家历史悠久的马场,选中了“音乐家”,在他离开马场的最后时刻,马场主留恋地拍拍“音乐家”,郑重要求与它拍照合影。马场主以它为荣,并连连称赞蔡晓军眼力独到。现在,经过蔡晓军的悉心调教,“音乐家”已经可以娴熟地做到空中换腿,而它配合高级别盛装舞步所特有的音乐,所表现出的那种细细聆听与演绎的状态,恰如其分地印证了主人赋予它的称呼——音乐家,它就是音乐殿堂里的大师。

说到选马的心得,他坦言对舞步马还算有点发言权,首先向我介绍的是舞步马的4 大优良品种:奥尔登堡马,威斯特法伦马(Westphalia),汉诺威马(Hanoverian),特雷克纳马(Trakehner)。第二是血统,通常父母的基因决定了后代能否出成绩。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所有骑手都应该明白的道理,“马是伴君子不伴小人,我们要做马匹认定的那位主人,前提是我们一定要善待马匹,明白它像我们的孩子一样,我们负有监护的责任和义务,保证充足的饲料和饮水供应。当我们全心全意为它着想时,我们得到的不是它的感激,而是它对你完完全全的依赖和信任。”马匹的护理和喂养工作,蔡晓军有90% 都在参与,他觉得这些工作只有自己亲自操作才会更安心和踏实;为了不让爱马受委屈,他坚持用自己的退休金补贴养马的支出,竭尽全力解决面临的种种经济难题,没错,他是真正的“马人”!

..........

(文/肖男;图/天下)
……更多内容,请见《马术》杂志2013年10月刊

©2011-2025  马术在线 (京ICP备11042383号-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