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在线 首页 马术杂志 人物 查看内容

落落乾坤大布衣——追忆中国著名马业专家王绍松教授(下) ...

2022-8-22 11:12|来自: 《马术》2017年2月刊

摘要: 王绍松教授生于 1940 年 8 月 15 日,一生从事祖国马学科和马术运动方面的工作,2016 年 10月 1 日在银川逝世,享年 76 岁。文章以王绍松教授家人的回忆和业内专家、朋友、学生们的追忆为主线,记录下来王绍松先生工 ...


王绍松教授生于 1940 年 8 月 15 日,一生从事祖国马学科和马术运动方面的工作,2016 年 10月 1 日在银川逝世,享年 76 岁。文章以王绍松教授家人的回忆和业内专家、朋友、学生们的追忆为主线,记录下来王绍松先生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使大家更为了解老师的为人和成就,表达所有爱戴他的人们对他的崇敬和追忆之情。因篇幅所限,全文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分两期发表,上半部分主要是王绍松教授年轻时从大学毕业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平反后在新疆做焉耆马育种工作的种种经历;下半部分主要是王绍松教授从新疆回到内地后,在银川农学院教书和做中国马术运动工作的往事。

王绍松先生非常喜欢马和马术运动,七十年代末他考上了甘肃农业大学著名养马学家崔堉溪教授的研究生,期间,他结识了著名的马术运动专家孙以柱先生,开始了对马术运动的系统研究。毕业后,他婉拒了崔先生请他在甘肃农业大学留校任教的建议,回到了宁夏农学院继续开展对马术运动的研究。后来孙以柱找到他,并由国家体委发函,请他出来帮助国家体委筹备做中国马术运动的相关工作。

那正是中国马术运动刚起步,与国际马术运动相比一片空白的时候,所做的都是最基础的工作。王绍松先生之前很多年用自己的工资换回来并翻译积累的大量马术运动外文资料文献此时派上了大用场,其中多数是俄文资料,其次是英文和少部分日文资料。他还评价过,俄文资料的学术性、严谨性最强,英文的资料贴近马术爱好者,趣味性更强些。王绍松老师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任教宁夏农学院。宁夏的骆驼和牛多,原本学院请他教骆驼和牛的课程,但是他坚决不干,只愿意教马,学院很尊重他的意见,他的养马课就是这样开起来的。这期间,王绍松老师按照国家对马术运动推进工作的要求,集中精力翻译了大量的赛马、马术运动技术规则。他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编写中国的马术运动技术规则和竞技规则章程。

每到寒暑假,便是他最忙的时候。一份份资料翻译好,并请他爱人钱爱珍抄纂完后,源源不断地寄给国家体委,为中国马术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有的教材都是他和同事们一起刻板,油印后装订成一册一册。那时的条件虽然艰苦,但王绍松老师对教材的内容却把握得非常严谨,所有的材料他都围绕做了大量的考证和论证,确保内容的准确严谨。不仅在材料方面,他做的工作同样非常重视现场的实践。例如马术场地障碍,他就自己动手,对不同种类障碍赛所需要的设备进行研究制作,遇到问题就和孙以柱老师一起讨论研究,最终制作出满意的符合要求的设施。中国现代马术运动最开始就是这样艰难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王绍松由此被业内公认为中国现代马术运动和运动规则的奠基人和制定者,可这其中有多少艰苦冷暖,外人却无从得知。

王绍松老师对人非常好,很重情义。他是个专门做学问的人,不愿意当领导。广州赛马会成立后,张汉文老师邀请他说:“绍松你过来吧,帮我,帮我一起干”。他考虑后觉得,这又是一个更多接触马的机会,便从宁夏农学院停薪留职来到了广州,和张老一起工作。王绍松老师在广州马会的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帮助马会挑马、买马。他借这个机会祖国各地都跑过,但去的最多的是东北、通辽和海拉尔地区。

在广州时,宴会饭局很多,但是他很不喜欢这样吃吃喝喝。出去买马时,马会也派有另外的人在一起。他曾经回到家给家人讲,马会的人和他在一起,有监视他和害怕他拿回扣的意思,他心里很不痛快。他为了挑到最好的马,努力和别人讨价还价,就是为了给马会省钱,结果还被有些人怀疑,这让他很难过。后来,马会里曾经一起同王绍松老师去买过马的人,还真的问过当年卖马的几位马主人,问王绍松是否拿过回扣,那几位马主人都一脸诧异地说:“王老师?我们认识他好多年了,他从来不要回扣,不拿别人一分钱!他不是这种人,这么好的人,你们不应该怀疑他,你们太不了解他了!”

后来广州赛马会出了些事情,但王绍松清清白白的没有任何问题,这正是他一贯的作风。在新疆的时候,他帮助维族牧民卖掉了马,对方感谢他,给他家里送了一只羊,可他和爱人坚决把羊退回去了。在大学教书时,有学生课程没通过,和家长一起提着几条烟来家里看望他,他坚决不收任何东西,还给学生准备复习资料,鼓励其认真学习,开学后重新补考,最终帮助学生通过了考试。他就是这样的人,非常厌恶社会上的这种收礼、收钱的风气,一生正直清白。

再后来,北京有赛马场开办,又有澳门赛马会送给国内的一些马匹和通顺马场开业,李文彬老师这时在北京,便请王绍松老师来京帮助他一起管理马场。一段时间后,李文彬老师回到天津,王绍松老师也因学院要求他回校继续任教,从北京回到了银川。

王绍松老师回到银川继续教养马学,他的养马课在银川农学院是出了名的最火爆、最受学生们欢迎的课程。他上课,所有的解剖图或者图例,都是他亲自用粉笔轻快地画出来的,包括彩色的图例挂图,也是他自己用彩色颜料画出来的,讲到哪里就随手画到哪里,从来不用印刷好的挂图。每次上课,教室里座无虚席,常常连窗户和走道都挤满了人。为此,还惊动了校方,专门组织学校的老师们包括校领导都去旁听王绍松老师的课程。农学院在学报上评价他讲的养马课 “炉火纯青”,并对他的养马课做了录像存档,这在当时是非常高的评价了。

王绍松在银川农学院任教期间,国内外的一些比赛或马业、马术活动需要他参加时,只要对方发函,农学院都会很痛快地给他准假,让他去参加。农学院的领导说:“我们农学院在银川,相对于全国而言是太偏僻落后了,但我们农学院出了这么一位人才,在全国这么有影响,我们也觉得骄傲!”。而王绍松的学生们,更是爱戴崇拜他们的王老师!每到过节或者学生毕业季,学生们纷纷把写有他们心里话的卡片送给他们的王老师。回到家后,王绍松和爱人常常一起读这些卡片上学生们写给他的肺腑之言。王绍松的爱人钱爱珍回忆,那时经常读到这些卡片,心里真觉得,“大老王”多少的辛苦都很值了!王绍松老师也给他的学生们回复,他的文学底子非常好,记得有一次回复用的是普希金的一首诗,写得太美,全院系的学生们都轰动了,太崇拜他们的王老师! 

不了解王绍松教授的人,总觉得他不合群、清高,有架子。其实,家人、朋友和学生们眼中的他根本不是这样的。他只是对那些争名逐利的人,那些顶着什么教授头衔到处炫耀,却没有什么真本事的人很反感,也不愿意搭理这些人。真实的王绍松教授,不是一个清淡寡为的人,而是一个很随和的人,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他喜欢画画,画的特别好,他画了好多好多的马,很多都送给了朋友和学生。他的孩子王奕骥回忆,父亲有很多前苏联的马术杂志,封面就是各种各样的马,可他只用简单的钢笔对照着画出来的马儿,却要比杂志封面还好看!王绍松教授喜欢俄罗斯的文学,他的歌唱得非常好,还坚持收集了二十多年的歌碟,更会用俄语唱很多的俄罗斯歌曲。他还弹得一手好吉他,会拉手风琴。从不求人的他,在北京时为了巴那的一架按钮式的俄罗斯手风琴,按他自己的话说,“我死皮赖脸地去找巴那给要了过来”,多么率性有趣的人啊!

王绍松教授是真正的爱马人,他不在乎吃、穿,不在乎名利。只要跟马在一起,只要能做与马有关的事情,他就什么都不在乎,就开心得不得了。侯文通教授评价他:“王老师的人品、学识、敬业精神三个方面都无可挑剔。他人品很好,待人厚道,从不挖苦人,能团结人。他的学识更是出类拔萃,他的俄文、英文都很好,看的材料非常多,不论到哪里都是先翻看材料,尤其是每到一个大学、研究机构或图书馆,他都是尽力复印很多他认为有用的资料带回银川慢慢看,他一直保持着学习的劲头和孜孜不倦的精神。王老师写了非常多的专业文章,这都是和他这些努力分不开的。王老师对学生非常好,他的学生们也非常爱戴认可他。王老师对我们马界的人也是甘做小事情,他的图画得非常好,很多马学教科书上的绘图,包括《中国现代养马》那本书,需要的插图全部是王老师手绘的。我们一起同王振山老师合编《现代马学》那本书时,王绍松老师还给我说:‘侯老师,有需要的插图如果找不到,我来给咱们绘’。他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他的敬业精神,更是大家的楷模,他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扑在了事业上。第一届中国马业协会时,杜玉川老师是会长,他是驻会副会长,专职在北京主持日常事务。那时马会的条件艰苦,一月仅一千多元薪水。我当时去看他,一间房子里只一个折叠钢丝床、一个脸盆、一个暖水瓶、一个喝水杯、一张小方桌,非常非常简单,很清贫的。我们这一茬人,李文彬对他评价很好,对他很器重,我和他一起工作、交往就更不用说了,王铁权老师对他评价也很好,还有很多马业的专家,我们马界的这些人都说他好,真的非常不容易!唯一,他晚年的伤病影响,和他爱人在新疆时因环境太艰苦落下的病根,晚年走不动路,他的晚年过得很不愉快”。

王老师的孩子王奕骥在父亲晚年身体不好的几年,毅然辞去了山东的工作回到银川,为父亲买了新建的一个小区一层楼的房子,方便老父亲生活,并住在一起照顾他。王绍松老师最后的日子里,常常独自拄着拐杖在小区院子里散步,累了就坐在小区椅子上静静休息。在这里没有人留意和认识他,更没有人知道,这位路边坐着的满目慈祥的老人,一生中经历过那样多的坎坷,曾经为祖国的马业和马术运动奉献出了全部。

二零一六年国庆日的银川,这一天王绍松先生如同秋日的落叶,轻轻飘落于祖国的怀抱中,终于安静地睡去了。他长眠的这块土地,自古大漠烽烟铁马冰河,既出执笔敢论天道的文人墨客,也出执剑天涯替天行道的侠士英雄。王绍松先生,在他深爱的马学领域里,就像一位纵马驰骋为后人拓出一条大道的侠士;在深深了解敬佩他的人们心中,他是执笔为剑追求学术真理的马上英雄;在永远爱戴他的家人、同事、朋友、学生们的心中,他更是沉稳低调、温良宽厚、以笔为锄,辛勤耕耘在祖国马学科技大地上的园丁。

黄河两岸贺兰山畔,河水呜咽秋风萧瑟,这里的天空中,自此又多了一位慈祥的老者,默默地俯视着这片为之奋斗过的辽阔土地,俯视着他魂牵梦绕在西北戈壁草原上奔腾的马群。伴随着能够带走一切的光阴,黄叶飘零。但唯独带不走的,是爱戴王绍松老师的人们在心中永远的怀念!永远怀念这位终身献给马业,一身正气,落落乾坤的马上布衣!

文/郭全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1-2025  马术在线 (京ICP备11042383号-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