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在线 首页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年轻即出头:为什么国外U25骑手能快速“打出名堂”?

2025-9-16 12:59

摘要: 制度、资源和努力造就冠军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骑手能在国际赛场上迅速崭露头角?U25的年轻骑手不再仅是后备力量,“年轻可以胜任高强度赛事”的观念变成现实。



年轻骑手的“上位通道”


年轻骑手开始被看见的背后,是国际马术体系的成熟和马房培养模式的优化。U25赛制为年轻骑手提供了稳定的竞技舞台,让他们能在正式比赛中积累经验;顶级马房和各个队伍则通过梯队化管理,将新人纳入轮换和实战中,让他们在高水平马匹和赛程中快速成长。再加上年轻骑手自身也付出的努力。


制度、资源和个人努力的三重叠加,造就了他们“早早露脸”的可能。




人物速写:年轻骑手的样本画像





妮娜·马尔维

Nina Mallevaey(法国)

        合适的人+合适的马



从在后院骑着舍特兰小马的女孩到25岁成为世界十佳女骑手,妮娜·马尔维已连续5个月U25世界排名第一。“如果有人告诉14岁的我会走到今天,我一定不会相信”,妮娜回忆说。妮娜·马尔维将职业生涯的关键总结为两个方面:遇到合适的马匹和合适的人。


目前,妮娜·马尔维手中有“Nikka”、“Dynastie”、“My Clementine”等第一梯队马匹。她强调,与马匹的关系不仅体现在比赛中,更体现在日常相处的细节里,那些看似普通的环节构成了信任的基础。对于妮娜而言,好的领路者对于年轻骑手来说就是迷雾中的一盏明灯。合适的教练和团队非常重要,他们不仅能为年轻骑手提供技术和训练上的支持,也能在关键时刻给予解决方案和精神上的帮助。



埃米莉·康特

Emilie Conter(比利时)

竞技马房的“长期主义”



24岁的埃米莉·康特成长于比利时著名史蒂菲斯马房(Stephex Stables)体系,她的父亲史蒂芬·康特(Stephan Conter)就是史蒂菲斯马房的创始人。在这样完备的马房环境中,埃米莉从小接受系统训练,培养了扎实功底。2025年在冬季马术节赢得了5星级大奖赛冠军。



埃米莉在全球巡回赛上挑战顶尖骑手,在比赛和训练中不断磨练自信和技术,她称教练给了她很大信心。她一边骑马一边参与家族马房的经营,既做运动员也做商人。Emilie的经历体现了大马房“长期培养”的策略:稳扎稳打地培养马匹、磨练技术,最终迎来属于自己的时刻。


卡洛斯·汉克·格雷罗

Carlos Hank Guerreiro(墨西哥)

资源与经历的复合效应



24岁的卡洛斯·汉克·格雷罗来自墨西哥的马术世家,10岁时前往美国加州深造。那时起卡洛斯便已经在国际赛场上初露锋芒:2016年赢得北美青年锦标赛冠军,2018年赢得惠灵顿国际棕榈滩U25大奖赛冠军,2019年在布鲁塞尔和卡尔加里的五星赛事中跻身前十。2024年成为墨西哥奥运会代表骑手之一。


家庭的资源让卡洛斯征战各大顶级联赛,迅速积累经验。他的路径显示出另一种加速公式:家族与资源为他提供比赛经历,让他在比赛起步阶段就能在顶级赛事中历练。这种“先把人放到大舞台检验”的策略,速度虽快但同样需要耐心与马匹管理能力。



多维度分析:成功公式是什么?




制度


制度上,FEI与各国相继完善了U25以及青年赛体系,给年轻骑手提供了明确的成长路径和排名机制。巴黎奥运会上媒体指出:“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U25甚至更年轻的骑手被列入国家队”。FEI U25世界锦标赛及官方排名体系等,让国家队、马主能够量化考察青年骑手、及时发现并投资。




资源


资源方面,一流马房、马主和赞助者的支持为年轻人铺路。顶级马房越来越常把新人纳入梯队,提供马匹、后勤和实战机会。在家庭层面,骑手往往得到父母和团队的大量投入。稳定的马匹和充足的经费资源极大地加速了年轻骑手的成长。




个人努力


个人努力方面,骑手在职业化与情感上的投入。骑手的语言能力、心理素质、体能训练,以及与马匹长期磨合的耐心决定了能否胜任高强度赛事。




天赋与短期成绩固然可贵,但更决定长期竞争力的是制度、资源与个人。年轻骑手不仅要能上场,更要在不同的环境中稳定发挥。在获取国际经验的同时,也要在国内建立与实际相适应的成长阶梯。如何让中国年轻骑手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这是目前需要思考的课题。


©2011-2025  马术在线 (京ICP备11042383号-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

返回顶部